亨德尔的复活 • 四_人类群星闪耀时
趣书网 > 人类群星闪耀时 > 亨德尔的复活 • 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亨德尔的复活 • 四

  但仆人已站在那里,挥动着两只手臂向他们招呼,隔着一条马路大声喊道:“他已经起床啦,现在正在吃饭,吃得像六个搬运工那么多。他狼吞虎咽地一下子吃了半只约克夏白猪肘子;我给他斟了四品脱啤酒,他还嫌不够呢。”

  真的,亨德尔正坐在餐桌前,俨若主显节的豆王,桌面上摆满各种食物。就像他在一天一夜之间补足了三个星期的睡眠那样,他此刻正在用自己魁梧身躯的全部力量和食欲,吃着,喝着,似乎想一下子就把在三个星期中耗尽在工作上的力气全都补回来。他几乎还没有和詹金斯大夫照一个正面,就开始笑了起来,一种渐渐变得响亮的超乎寻常的大笑在房间里萦绕。史密斯记起来了:在整整三个星期中,他没有看到亨德尔的嘴边有过一丝笑容,而只有那种紧张和怒气冲冲的神情。现在,那种积蓄起来的、出自他本性的率真的愉快终于迸发出来了,这笑声犹如潮水击拍岩崖,像滚滚怒涛溅起浪花——亨德尔在他一生中还从未像现在这样笑得如此纵情、如此天真,因为他是在知道自己的身心已完全治愈和满怀生活乐趣的时刻见到这位医生的。他高举起啤酒杯,摇晃着它,向身穿黑大氅的医生问候。詹金斯惊奇地发问:“究竟是哪位要我来的?您怎么啦?您喝了什么药酒?变得如此兴致勃勃!您究竟怎么啦?”

  西方习俗,在主显节(1月6日,祝耶稣出现的日子)得到馅中有豆的糕点者为“豆王”(Bohnenkönìg)。

  亨德尔一边用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他,一边笑着,然后渐渐地严肃起来。他缓慢地站起身,走到羽管键琴旁,坐下去,先用双手在键盘上凌空摆了摆,接着又转过身来,诡谲地微微一笑,随即轻声地半说半唱地诵吟那咏叹调:“你们听着,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也是《弥赛亚》中的歌词,歌词就是这样诙谐地开始的。但当他刚刚把手指伸进这温和的空气中,便不能自已了。在演奏时,亨德尔忘记了其他在场的人,也忘记了自己。这独特的音乐激流使他全神贯注。顷刻之间,他重又陷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他唱着,弹奏着最后几首合唱曲;在此之前,这几首合唱好像只是在梦中听到过似的;而现在,他是第一次在醒着的时候听到它们:“啊,让你的痛苦死亡吧!”此时此刻,他感到自己的内心充满生活的热情,他把歌声愈唱愈高,好像自己就是唱着赞美歌、热烈欢呼的合唱队。他不停地一边弹着一边唱着,一直唱到“阿门,阿门,阿门”,他把自己的全部力量强烈地、深沉地倾注到音乐之中,整个房间好像要被各种声音的巨流冲破似的。

  詹金斯大夫站在那里迷住了。当亨德尔最后站起身来时,他只是为了没话找话,才不知所措地夸奖说:“伙计,我还从未听到过这样的音乐。你一定是中了魔啦。”

  但这时亨德尔的脸色却阴沉下来。的确,连他自己也对这部作品感到吃惊,好像是在睡梦中天降于他似的。他不好意思地转过身去,轻声说道,轻得连其他几个人几乎听不见:“不过,我更相信是神帮助了我。”

  几个月后,两位衣冠楚楚的先生敲着阿贝大街上的一幢公寓的大门,那位伦敦来的高贵客人——伟大的音乐大师亨德尔旅居都柏林期间就在这幢公寓下榻。两位先生恭恭敬敬地提出了他们的请求。他们说,几个月来这座爱尔兰的首府为能欣赏到亨德尔的如此精彩的作品而感到无比高兴,他们在这块地方上还从未聆听过这样好的作品,现在他们又听说,他将要在这里首演他的新清唱剧《弥赛亚》,他把自己最新的创作首先奉献给这座城市而不是伦敦,对此他们感到不胜荣幸,而且考虑到这部大型声乐协奏曲出类拔萃,可以预料会获得巨大的收入,因此他们想来问一问,这位以慷慨着称的音乐大师是否愿意把这首演的收入捐献给他们有幸代表的慈善机构。

  亨德尔友善地望着他们。他爱这座城市,因为这座城市给予他厚爱,曾使他到了这里就感到如释重负,心情愉快。他笑眯眯地说,他愿意答应,只是他们应该说出来这笔收入将捐献给哪些慈善机构。“救济身陷各种囹圄的人。”第一位先生一个满面和善、白发皤然的男子说。“还有慈善医院里的病人。”另一位补充道。他们还说,不过当然啰,这种慷慨的捐献仅仅限于第一场演出的收入,其余几场演出的收入仍归音乐大师所有。

  但亨德尔回避正面回答,他低声说道:“不,演出这部作品我不要任何钱。我自己永远不收一分钱,我也就不会欠别人什么。这部作品应该永远属于病人和身陷囹圄的人,因为我自己曾是一个病人,是依靠这部作品治愈的;我也曾身陷囹圄,这部作品解救了我。”亨德尔每年指挥演出一次《弥赛亚》,为孤儿院募捐,甚至在双目失明以后仍坚持此项善举,为了能募得更多的款项,他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弥赛亚》。

  两位男子抬起眼睛望着亨德尔,显得有点迷惑不解。他们不太明白这番话的意思。但稍后他们就再三表示感谢,一边鞠着躬退出房间,去把这喜讯告诉全都柏林城的人。

  🥑梦=阮=读=书~www=mengRuan=com

  1742年4月7日,最后一次排演的日期终于到了。只允许两个主教堂的合唱团团员的少数亲属参加彩排,而且为了节约起见,坐落在菲施安布尔大街上的音乐堂的大厅里,只有微弱的照明。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空荡荡的长椅上,准备聆听伦敦来的那位音乐大师的新作。宽敞的大厅显得阴暗、寒冷、空气潮湿。但,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当宛若急流奔腾的多声部合唱刚一开始,坐在长椅上七零八落的人就不由自主地聚拢在一起,渐渐地形成黑压压的一片悉心倾听和惊异赞叹的人群。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从未听到过如此雄浑有力的音乐,他们仿佛觉得,如果单独一个人听,简直无法承受这千钧之势;如此强力的音乐将会把他冲走,拽跑。他们愈来愈紧地挤在一起,好像要用一颗心听,恰似一群聚集在教堂里的虔诚教徒,要从这气势磅礴的混声合唱中获取信心,那交织着各种声音的合唱不时变换着形式。在这粗犷、猛烈的强大力量面前,每一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的单薄,然而他们却愿意被这种力量攫住,带走。一阵阵欢乐的感情向他们所有的人袭来,好像传遍一个人的全身似的。当第一次雷鸣般地响起“哈利路亚”的歌声时,有一个人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所有的听众也都一下子跟着他站起身来,他们觉得自己被如此强大的力量所攫住,再也不能紧挨着地面坐着。他们站起来,以便能随着这“哈利路亚”的合唱声靠上帝更进一步,同时向上帝表示自己仆人般的敬畏。这以后,他们步出音乐堂,奔走相告:一部世间空前的声乐艺术作品业已创作成功。于是全城的人兴高采烈,为能听到这伟大的杰作而激动。

  六天以后,4月13日晚上,音乐厅门前麇集着人群。女士们没有穿钟式裙就来了,贵族绅士们都没有佩剑,为的是能在大厅里给听众腾出更多的空间。700人——这是从未达到过的数字——济济一堂,演出前交头接耳地谈论着这部作品所获得的赞誉,但当音乐开始时,却连出气的声音都听不见了,人们越来越肃穆地侧耳倾听。接着,多声部合唱进发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所有的心都开始震颤。亨德尔站在管风琴旁,他要监督并亲自参加自己作品的演出。而现在,这部作品已经脱离了他,他也完全沉醉在自己的这部作品之中,觉得它好不陌生,好像他从未听到过、从未创作过、从未演奏过似的。他的心在自己的音乐巨流中再次激荡起来。当最后开始唱“阿门”时,他自己的嘴巴也不知不觉地张开了,和合唱队一起唱着。他唱着,好像他一辈子从未唱过似的。然而,当后来其他人的赞美欢呼声还像怒涛汹涌经久不息地在大厅里回荡时,他却悄悄地溜到了一边,为的是要避免向那些要向他致谢的人们表示答谢,因为他要答谢的是天意,是天意赐予他这部作品。

  钟式裙,16至18世纪时用鲸骨圈或藤匾撑起来的女裙。

  闸门既已打开,音乐的激流又年复一年地奔腾不息。从现在起,再也没有什么能使亨德尔屈服,再也没有什么能把这复活了的人重新压下去。尽管他在伦敦创建的歌剧院再次遭到破产,债主们又四处向他逼债,但他从此以后已真正地站了起来,他抵住了一切逆风恶浪。这位60岁的老人泰然自若地沿着作品的里程碑走自己的路。有人给他制造种种困难,但他知道如何体面地克服它们。他日渐年迈,他的双臂不灵活了,痛风使他的双腿不时痉挛,但他还是用不知疲倦的心智继续不断地创作。最后,他的双目失明了;那是在他创作《耶弗他》的时候,他的眼睛瞎了。但他依旧用看不见的眼睛继续孜孜不倦地、毫不气馁地创作,创作,就像贝多芬用听不见的耳朵创作一样。而且他在世间取得的胜利愈伟大,他在上帝面前就表现得愈恭敬。

  年,当亨德尔创作清唱剧《耶弗他》(Jephta)的总谱时,因患白内障左眼首先失明,以后虽动过几次眼科手术,但终因无法医治而于1753年1月完全失明,此后他反而安之若素,在兰特每年举办的12次清唱剧演出中,照旧弹奏管风琴,并保持这一习惯直到辞世。

  就像所有严谨的、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亨德尔对自己的作品从不沾沾自喜,但他十分喜爱自己的一部作品,那就是《弥赛亚》。他之所以喜爱它,是出于一种感激之情,因为是它把他从自己的绝境中解脱了出来,还因为他在这部作品中自己拯救了自己。他每年都要在伦敦演出这部作品,每一次都把全部收入——500英镑捐赠给医院,去医治那些残疾病人和救济那些身陷囹圄的人。而且他还要用这部曾使他走出冥府的作品向人间告别。1759年4月6日,74岁的亨德尔已身染重病,但他还是在科文特皇家花园剧院再次走上指挥台。他——一个身躯巍巍、双目失明的瞎子就这样站在他的忠实的信徒们中间,站在音乐家和歌唱家中间。虽然他的眼睛有目无光,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当各种器乐声犹如汹涌澎湃的波涛向他滚滚而来时,当成千人的赞美歌声像狂风暴雨向他袭来时,他那疲倦的面容顿时显出了光彩,变得神采奕奕。他挥舞着双臂,打着节拍,和大家一起放声高歌,他唱得那么认真、那么心诚,仿佛他是站在自己灵柩边的牧师,为拯救自己和所有人的灵魂而祈祷着。他只有一次全身哆嗦起来,那是在他喊出“长号吹起”和所有的喇叭吹起嘹亮声音的时候,他昂首向上凝视着,好像他现在已准备好去面临最后的审判。他知道,他已杰出地完成了自己的事业,他能昂首阔步地向上帝走去。

  朋友们深受感动地把这位盲人送回家去。他们也都感觉到:这是最后的告别。在床上他还微微翕动着嘴唇。他喃喃低语说,他希望死在耶稣受难日那一天。医生们感到奇怪,他们不明白他的意思,因为他们不知道,那一年的耶稣受难日,即4月13日,正是那只沉重的手把他击倒在地的一天,也正是他的《弥赛亚》第一次公演于世的一天,他心中的一切曾在那一天全部死去,但同样也正是在那一天,他又复活了。而现在,他却愿意在他复活的那一天死去,以便确信自己将会获得永生的复活。

  即指1737年4月13日亨德尔中风,右半身瘫痪那一天。

  真的,我们的唯一意志——上帝,既能驾驭生,又能驾驭死。4月13日,亨德尔的精力全都耗尽了。他再也看不见什么,再也听不见什么。硕大的身体一动不动地躺在垫褥上,这是一个空洞而又沉重的躯壳,但正如一个空的贝壳能充满大海怒涛的声音一样,那听不见的音乐声还在他的内心轰鸣作响,这音乐比他以前听到过的更悦耳、更奇异。音乐的滚滚波浪缓慢地从这精力殆尽的躯体上带走了灵魂,把它高高举起,送入缥缈的世界。汹涌奔流的音乐永远回荡在永恒的宇宙。第二天,复活节的钟声还没有敲响,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身上那具不能永生的躯壳终于死去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cflo.com。趣书网手机版:https://m.icflo.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